在色差宝的技术参数中,视场角是一个重要的参数。视场角又称观察者角度,是色差宝在进行颜色测量时模拟人眼观察物体的一种角度,分为2°视场和10°视场。那么,色差宝视场角2°和10°有什么不一样?本文对色差宝视场角2°和10°及区别做了介绍。
色差宝视场角2°和10°介绍:
色差宝中所采用的视场角度分为2°跟10°。视场角度的形成与人眼结构有关,对于任何的刺激,人眼中的锥体细胞都会产生反应。从生理学的角度讲,人眼视网膜中存在感光的锥体细胞与杆体细胞,这些细胞将接受到的色光信号传到神经节细胞,后由视神经传递到大脑中,产生色感。锥体细胞与视神经是一对一连接的,便于在光亮的条件下接受外界刺激,所以锥体细胞能感知物体的颜色。1931年CIE制定2°观测角实验是基于当时人们认为锥体细胞集中在视网膜的中心凹内,约700万锥体细胞密集在2°视场内,后来研究认为中心凹外也存在锥体细胞,于是1964年重新进行相关的实验后制定出了10°视场角度。
色差宝视场角2°和10°区别:
1.二者观察范围不同
2°观察者角度观察范围较小,仅覆盖2°的视场角。这意味着它只能捕捉到较小区域内的颜色信息,对于测量小面积的样品或颜色细节非常有用。10°观察者角度视场角为10°,观察范围更大,能涵盖更大面积的区域。在测量大面积均匀颜色的样品时,它可以综合更多的颜色信息,减少局部颜色变化对测量结果的影响。
2.二者对颜色感知侧重点不同
2°观察者角度由于观察范围集中在较小区域,更侧重于对颜色细节和精确色调的感知。它主要依赖视网膜中央凹处的锥体细胞,这些细胞对颜色的分辨能力强,能够准确检测到颜色的细微差异,适用于对颜色精度要求极高的场合。10°观察者角度观察范围广,除了中央凹的锥体细胞外,周边视网膜的锥体细胞也参与颜色感知。虽然周边细胞颜色分辨能力稍弱,但能综合更多区域的颜色信息,更注重颜色的整体视觉效果,与人眼在日常较大视场观察条件下对颜色的实际感受更为接近,常用于对颜色外观的整体评价。
3.二者适用标准不同
2°观察者角度基于CIE1931标准色度系统,许多早期制定的颜色标准和色卡,以及一些对颜色精度要求极高且涉及小视场观察的行业标准,都是以2°观察者角度为基础的。10°观察者角度依据CIE1964补充标准色度系统。在一些需要考虑大面积颜色视觉效果和与人眼日常观察匹配的领域,如建筑、纺织、家具等行业,更倾向于使用10°观察者角度的相关标准。
本文由MOBCCS整编收集于网络,如果您还想了解更多关于MOBCCS色差宝的文章,请点击查看MOBCCS色差宝的其它文章,请关注MOBCCS色差宝厂家官网(http://www.mobccs.cn)。